星期四, 12月 13, 2007

好炫有啥用

進入導航軟體產業一陣子了,事實上我本身是個非常少用IT產品的怪怪工程師,你不相信~~~我沒有PDA,手機是基本可以接聽的基本款,notebook還在用研究所時候的舊機種(雖然他快要壽終正寢),導航機這種東西,我當然是一輩子沒買過了。

不過自己身在這個產業,還是得對這類產品做一下研究,看了許多形形色色的產品,發現現在的導航產品並不真正的關心『功能』,或者應該說,他們只在乎『很炫的功能』。怎麼說呢,首先來談談每個產品都大力吹捧的『3D功能』吧,我個人覺得地圖真正的用途是讓你了解身在何處以及該往何處去(恩~~規劃路徑的功能~~雖然我覺得這應該是人做的事),因此3D甚至於立體即時場景真的可以幫助你了解身在何處嗎?假設GPS的定位是正確的,你可以從螢幕看到跟從前車窗看到一模一樣的景色,恩~~超屌~~~然後呢?你只能證明這產品的3D建模或是街頭取景很準確,給他鼓鼓掌,對你有何幫助(跟朋友炫耀除外)。好,你說只有鳥瞰模式的,這我覺得更鮮了,你是開飛機嗎?需要鳥瞰?從空中的視覺資料到底對於地面的使用者有何幫助?

另一點我一直不喜歡的是路徑規劃,以現在的路徑規劃大多是用最短距離為考量,好一點的在加上每條道路的權重來計算,在強一點的加入即時路況,慢慢的導致駕駛者開始注意導航設備的指令,而不是在自己的腦袋中產生空間地圖(這是不會迷路的方式對吧),因此越來越多的交通意外由導航軟體造成,另一個影響是,現代人對路越來越不熟,因為都在聽指令。

對我來說,找路有時候是很有趣的一項工作,你開始建構自己腦中的空間,回憶剛剛的路徑,思索東西南北的方向,甚至停下來問問路旁的阿伯。其實旅程中也可以很有趣,但是導航軟體卻讓現代人把車窗關的更緊,視線放的更近,重點只在於『我不認識路,我也可以到達目的地』。

當然導航,恩~~應該說定位產品,也是很有他的價值,但如同所有的科技一樣,濫用他不如不用。如果你問我哪樣的產品我會喜歡,我覺得只要定位準確,能告訴我的位置,裡面存有更多的資料(街道、景點甚至高度資料),能夠讓我像以往瀏覽紙本地圖一般,只是更有效率,這就是我想要的產品,如果你說要改進啥,我覺得你能夠用更久(更強的電池或是可以不用找插頭的充電,譬如太陽能),能夠更有效的瀏覽方式,我覺得~~這就夠了,至於導航~~就留給我的大腦一些事情吧。

星期三, 12月 05, 2007

勝負有那麼重要嗎

最近每個人都在為中華隊輸了而難過,說真的~~~我沒啥感覺耶。你說我不愛國也好,你說我不懂棒球也罷,我只是覺得勝負是運動員的目標,對於我們這一般不會打棒球的普羅大眾(別自欺欺人了歐,很多棒球迷根本是運動白痴),他就是一個娛樂。

不知何時開始,棒球這項運動被教育成跟民族情感有關,或許這是我們比較有機會爭世界第一的項目,但~~~世界第一有那麼重要嗎?就如同很多其他的領域一般,並不是有一支強隊代表這個國家運動習慣好吧,台灣出了一個李安,台灣的一般人電影文化有進步嗎?與其去推崇這些世界第一的情緒,倒不如穿起球鞋運動去,就算不強,也得到健康與快樂,不也很好。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在午餐的時候,店家都很喜歡看台語偶像劇(天下第一味、我一定要成功.....),常常在看這些劇情的時候,覺得這些編劇正灌輸著很畸型的價值觀,『第一』、『勝出』才是唯一。台灣不做世界第一會怎樣嗎?或者換過來說,我們拿到世界第一之後有比較好嗎,台灣的資訊產業曾經是世界第一(好啦~~資訊代工產業),我覺得人民並沒有比較快樂,每天追逐著第一,每天追逐著利益,每天就這樣過著每一天。

真正的智慧來自面對生命的態度,或許大家不要那麼爭勝負,對生命的態度會不一樣吧。棒球輸了沒關係,只要看到河濱有著快樂打擊的小朋友,其實~~~我們都贏了。

星期一, 11月 26, 2007

矛與盾:族群問題

這幾天因為有議員拍到台北市眷村有民眾到垃圾不用專用垃圾袋,而引發質疑郝龍賓市長對榮民有特權的事件,這事確實也鬧的狒狒揚揚,民意代表質疑對特定族群有特權,而郝市長質疑民意代表挑動族群。

其實這件事並沒有那麼複雜,拍到錄影證據,市府也證實有,但是市府說倒垃圾的不是眷村的人。讓我們分兩個層面來看這件事,首先,根據市府的說法是:這些人不是眷村的人,這樣就容易多了,因為既然市府敢說這些人不是眷村的人,那代表市府知道這些人是什麼人,只要抓起來罰款然後讓大家知道他們是『哪裡來的人』,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但是市府又說要針對此事調查,不是已經知道他們是誰?)。另外,我們假設他們真的不是眷村的人,他們千里迢迢特定跑到這邊到垃圾,為何?我想最直接的猜想是,這邊倒垃圾所得到的好處比千里迢迢跑過來的壞處大,那這好處是啥?根據市府的聲明是清潔隊沒有讓眷村的人免用垃圾袋,所以不會是因為垃圾袋的好處,那這些人的用意是啥?利用垃圾車運送違禁物品?(好吧~~我電影看太多)

其實市府還有另一個證明的方式,就是『不只是眷村存在不用垃圾袋的事』,因此可以提供另外的錄影證據證明:你看,到處都有不用垃圾袋的人呀,我們的清潔隊員也沒有開罰,因此不是對特定族群有特權(因為眷村的部份已經確定,只能用其他部份也有來證明)。如果是這樣,我想那就變成另一個問題,不再是族群的問題(這也算德政啦,告訴那些人不要跑那麼遠,到處都有可以不用專用垃圾袋的地方)。

我同意族群問題是某些政治人物很好的『矛』,他可以帶動很高的情緒(因為有些問題被壓抑很久),但是族群問題不代表是『省籍問題』,試問現在30歲以下的人(30歲應該很保守了吧),誰還會說『我是湖南人、我是浙江人.......』。族群問題現在是『認同問題』,因此他依然是一支很強的茅,依然還是會有很多人拿起這支武器。但是現在我們反過來看看這支矛在多年後,卻悄悄出現他另一個面貌:無堅不摧的『盾』。任何的問題都可以用『你不要挑撥族群歐』來當成最好的保護罩,試問,當你也開始拿起這件武器的時候,你怎麼能批評對手同時也用這個武器(防禦用依然是武器)。

『互相矛盾』這個成語大家已經用了很久,今天的政治狀態卻也很有趣的幫他下的一個新解。對於問題的處理不是高分貝就贏,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示範,籃球場上有一句話『攻擊是最好的防禦』,如果今天這件事台北市政府要希望大家把焦點放對,那麼他應該拿出他的『矛』,攻擊對方不合理的地方,而不是扛起他的『盾』,要對方停止攻擊。

看著新聞裡面郝市長大動肝火,我想~~~火,要發在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