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20, 2007

英文名字

今天在電子工程網站裡面看到一個討論『為何在公司都是用英文名字稱呼』,當然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不同的論點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我看到一個有趣的論點

叫全名→顯得生疏又有點頤指氣使的味道;
叫名→顯得有些親暱、熟稔,偏偏和自己走到這種地步的同事少之又少;
叫英文名→和同事間的距離似乎恰到好處,介於生疏與熟稔之間。
出處

對於怎麼叫一個人是件有趣的,還記得我在大學的時候,對於社團裡的朋友大多是叫名不叫姓,所以常常會有要寫一個人的名字的時候問半天某位學弟學妹的姓這類事情,大家也很習以為常的互相叫名,當然不熟的學弟妹就叫學長摟。名字是代表一個人的稱謂,用這個音節的組合你可以很快的知道我們談論的人是誰(比『昨天我們下午2點在樓梯口看到那個穿Van HalenT恤的學弟』來的快吧~~~ㄏㄏ),至於要不要連著姓倒就沒那麼講究,因為我是個懶人,因此我大都不加姓(一個音節也懶~~~夠了)。

在上面的論點裡面,加上姓名稱呼一個人有指使的意味,而不加姓又太過親暱,我不知道這樣的論點對或不對,不過似乎有點道理。基本上我是個沒大沒小的傢伙,因此大多數職場上的人我都會直接叫名字(不過我常忘名字~~~ㄏㄏ),所以其實我覺得我還挺容易跟人相處的,省去姓的稱呼似乎有點感情較好的效應(不過缺點就是會被覺得沒大沒小)。至於英文名字,我個人其實還挺排斥的,或許是長久以來的職場環境都希望用英文稱呼,所以好像你知道一個人的英文名字而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是在告訴你『Hey~~我們談談公事就好,其他我私人的事,你少管』,所以我不喜歡知道英文名字,因為那會讓我覺得你很防衛。

職場上的英文名字其實以前還挺困擾我的,每次去新公司被問我叫啥名字,只要我一報上中文名字,一定會有一陣尷尬,所以我開始用了最菜市場的英文名:Sam。但是只要你問我的朋友,應該是沒有人知道Sam代表的是我,所以下次當你聽到有人叫我Sam的時候,沒有錯~~~
他是我的同事;當你聽到我的名字的時候,他是我的朋友;當你聽到『死孩子』的時候,他是我兄弟~~~ㄏㄏ。

星期四, 8月 16, 2007

為何要吃飯

小時候如果大人問你『為什麼你要吃飯』,相信決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因為肚子餓了』,這原本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但是想想在這個現代化都市,真的是這樣嗎?

有時候我早上會早起運動,但有時候會賴床不想去,一般這個時候我會去公司吃早餐,我到達公司的時間大多是9:30~10:00之間,因此早餐吃了後,中午吃飯時間通常是不會餓的。但是到了那個時候,似乎大家都必需要去吃飯,因為這是『規定』你吃飯的時間,盡管你並不餓。

因此吃飯這件事情由基本的生理需求變成了一個文明世界的遊戲規則,當一件事不在只是需要的時候,人們往往就必須有更多的誘因來迫使自己做那件事(由需要變成想要),因此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簡餐店及各式小吃總是林立於園區附近,而人們總是抱怨沒有好吃的,於是乎更多有的沒的餐飲店一直不斷的開。

在No-Impact Man的概念中,人應該儘量減少對於環境的衝擊,應該把行動回歸到需要的層面,好好省思自己是否真的想要那些,那吃飯這件事是不是也應該一樣呢?當你肚子餓的時候,吃飯我相信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就是吃飽,但是如果你不餓呢?那就要吃好,但是為何不餓要吃飯呢?或許我們都該像我在『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這書看到的,就算作者回到文明的世界,他也是『肚子餓才去吃飯』,這樣的生活方式或許更是自然吧。

星期四, 8月 09, 2007

身處偏遠的科技公司一定倒

昨天一位許久不見的朋友突然說要找我吃午餐(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何他突然想到找我吃飯),一陣的閒話中度過了這頓飯;在席間的時候,我們談到了以前待過的公司的位置,有的很靠近市區,有的非常的偏遠,當然各有各的好與壞。

我想大多數的科技公司都在很熱鬧的地方,我們通常稱它為『園區』,一個園區代表一個產業聚落,為何要把同質性的產業放在一起,我想這是方便於業務員的往來,因為他們要常常在很多公司間跑來跑去。在跑業務的眼中,時間等於金錢,因此一間地處偏遠的公司等同於先天上開始賠錢。

我會覺得這很有趣的原因是很多科技公司都號稱工程師與設計人員是他們最重要的,這些人的工作有時候還真的挺需要放鬆一下的,我常常覺得當我一直看著電腦螢幕一整天後(好啦~~我自己承認,我大概2小時就開始屁股癢),我會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如果你可以看到遠方的山,山裡的樹林,甚至從樹林中飛起的鳥,這樣的感覺是不是很能讓你放鬆呢。

有人會說,這行不通,因為你要找資訊呀,所有大型書局都在市區熱鬧的地方。我們說實在的,你有沒有發現台灣所有的科技園區都有一個特點,附近一定沒有大型書局,我想書局對於市場一定做過研究,不難發現在上班的地方的人平常是不會出來看書的。歐~~~不要罵我,我不是說這些工程師與設計者不看書,而是~~~看書這種浪費時間的事,老闆通常會要求你回家做。

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趣的文章,作者是一個設計工作者,每一次當他的手指沒在鍵盤上飛快的打著東西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在發呆,有次老闆受不了問他,你為何上班都在發呆,他回答『我在思考』,老闆回他『你可以回家做這件事嗎』。我想思考對於設計者而言應該就是工作本身的意義,但是對於管理者而言,這卻是完全無法理解的事,因為對於業務人士來看,忙碌才是等同於工作。

因此台灣在園區工作的工作者,都很習慣上班的時候努力的盯著螢幕,發出很多鍵盤的聲音,儘量不要離開辦公室,中午最好趕快睡覺(把昨晚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犧牲掉的睡眠趕緊補回來),下班時間到了,頭也不回離開這傷心地。因此~~~園區哪裡需要書局,因為根本沒有人會來看書。

而且,在這個網路的時代,相信很多工程師都把找書的動作改為用搜尋引擎了,因此園區也可以不用考慮到這些,只要網路的速度無限快,一切都可以很自然的運作。今天有另一個朋友跟我說『你真是離不開網路耶』,因為其實我也是一個網路的大量使用者,經過多年的訓練,我已經習慣快速的在網路上找到我要的資源(不蓋你~~~甚至尋人~~~ㄏㄏ),但是我卻是一個很喜歡晃書局的的人,因為在網路上我的動作是獵殺,我鎖定一個獵物,然後找到他,kill it....ㄏㄏ,沒啦,是吸收進來。但是我覺得在書局的動作像是採集,到林子裡面看看今天有啥果實,有哪一種可以吸收就放進籃子裡,根本也不知道會找到啥,我還挺喜歡這漫無目的的搜尋(也漫無目的的花錢~~~ㄏㄏ)。

因此產業聚集的動作對於業務是有益的,但是營造出來的環境我覺得對於需要思考者卻是不利的。怎麼會扯到這勒,因為席間我跟我那位朋友說,如果有軟體公司開在烏來山區,我就去那邊上班,這位朋友馬上回答我,這間公司保證兩個月就倒,我這位朋友想當然也是業務,只是他也曾是工程師,換了一個位置,想法~~~我想就不同了吧。

星期四, 8月 02, 2007

你可以往裡面坐嗎

常常在坐公車的時候,我都是屬於那種比較不喜歡跟人家擠的那一種,也就是說,當大家搶著上車的時候我通常會讓這些很急著人先上車。其實這也沒有啥關係啦,如果不是尖峰時間的話,大部分還會有位置坐,但是如果你仔細看一下車上被坐掉的位置分佈,你會發現一件很令人生氣的事。我可以接受每個人基本上不喜歡跟陌生人同坐的想法,因此大多數人會選擇都沒人坐的位置,但是當每一組兩個一組的座位都有人的時候,後面上來的人就必須要跟陌生人同坐。這時你會發現,每一個還有一個位置的地方,那個先坐的先生或小姐一定是坐在外側的位置,而留下靠窗的位置。這有點在宣示著『我不歡迎你同坐』,如果你要坐那個位置,很多人甚至動也不動,你要在移動的公車中越過一個人到靠窗的位置,是一件很具有難度的任務。

我常常覺得這個城市的冷漠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地步,這種稍微替別人想一下的事情,在生活中是如此的罕見。有時候你給人家一個方便,得到一個溫暖的笑容,這樣你的一天不是也過的特別愉快嗎?下次~~~當你先坐到一個雙人座位時,可以麻煩你往裡面坐嗎!

星期三, 8月 01, 2007

捷運舞者

那天我在古亭站等著轉往新店的捷運,大多數的人都是發著呆看著前方,年輕人大概是聽著iPod或是玩著PSP。這個時候有一個中年老伯伯,他穿著正式的白領族服裝(白襯衫加上西裝褲),手裡還拿著一個制式公事包,他走到等候線後,放下手上的公事包,一個人自顧自的練起跳舞的舞步。

很多人都對他投以詭異的眼神,他卻依然自在的練習著,或許他跳的舞一點都不吸引人,或許一位中年老伯伯在捷運練舞是件詭異的事,但是我突然覺得好感動,人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因此總是在公開場所演起大家希望看到的樣貌:一樣的茫然,一樣的冷漠。這位先生沒有影響到別人(那時古亭站人不多),卻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快樂的練習著,或許他年已中年,但卻散發著比年輕人更多的活力與青春。

一直微笑的看著他練習,覺得人生根本沒有那麼多的不順利,一切的自在都存在自己的心中,對他來說快樂是多麼容易達成的任務呀。這冷漠的都市,或許需要更多這些捷運舞者來融化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