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了南京大屠殺是否從教科書移除而吵的沸沸揚揚,我不是一個研究歷史的人,我也不是一個研究政治的專家,我更不懂教育研究的理論;就我自己的觀點,從小到大,這個事件便如同烙印一般刻印在我們的心裡,每每教育者講到這個部份的時候,都是帶著傷痕的描述他
對我而言,真的因為戰爭死了三四十萬人是件令人難過的事,但是如果以人道的角度去看大屠殺,或許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甚至本世紀的蘇丹大屠殺,更是讓我難過,因為他離現在更近。以住在台灣的我來說,或許牡丹社事件所死的台灣人,或是228所犧牲的台灣人,更令我覺得遺憾。
我不是一個親日派,我也不贊同日本刻意遺忘這段歷史的作法,但是同樣我也相信記憶是一個很容易被影響的能力,所以歷史的考證便是格外重要。前陣子台灣不是也有人出來說228其實是被營造出來的嗎,也有真的去研究究竟那時是否真的死傷了如此多人,其實對於這類的研究或說法,你可以不相信也可以不認同,但根本上它都是好的,歷史不是死的,他可以考證,他可以研究甚至可以加上你個人的見解。同樣的,對於發生在南京的這場歷史事件,自然也可以研究,也可以考證;但不應該是一個用來製造更多仇恨的工具。
任何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長久的歷史脈絡中,一定有著不少血腥事件,我想中國的歷史也不缺乏;但這件屠殺事件如此被一直強化的最重要原因卻是因為對方是日本,一個在亞洲地區上面的強大競爭者。試想這場屠殺如果是自己人殺自己人,今天會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嗎?而一個人被日本人所殺與被中國人所殺甚至台灣人所殺,對他的差別在哪?
看過一些激動的反應,對於南京大屠殺彷彿是自己家人被殺似的怨恨(我相信這些人不是那場屠殺的倖存者後代),同樣一個人對於228的歷史被質疑卻覺得那是察明真像(我相信這些人是228受害者後代的機率也不高)。同樣事不關己,卻是完全不同的反應,同理心在面對利益衝突的時候顯的如此不堪。
我為南京大屠殺的死者難過,我也為228的死者難過。但是當你在教育一個學子一件血腥的歷史的時候,請想想你要帶給他甚麼,是在一次發生血腥的情緒,還是冷靜的歷史反思。
星期日, 2月 11, 2007
大屠殺給了我們甚麼: 歷史 或是 情緒
張貼者: Unknown 於 9:44 下午
Subscribe to:
張貼留言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